• 首頁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最新影片
  • 【#愛這樣分享】家中的熱水管出水量越來越小??!!到底是為什麼?原來家中異位性皮膚炎,和這個有關~
2024-06-19

【#愛這樣分享】家中的熱水管出水量越來越小??!!到底是為什麼?原來家中異位性皮膚炎,和這個有關~

自來水在高溫加熱後,鈣質就會轉換為碳酸鈣,隨著熱水在水管中運行,裡面的鈣質會與管壁產生摩擦,產生所謂的靜電反應,所以碳酸鈣會隨之附著在管壁中,水管會因為漏水緣故,水管周圍就開始有一小點一小點的結晶體產生,最後變成鐘乳石現象,解決辦法很簡單,記得定期清潔熱水管,或是如果經濟許可下,可以加裝濾水器改善水質。

另外,由於台灣的自來水水源會受到有機物質的汙染,便會用加氯的做法來殺菌,使水中有機物與氯結合,來減少水中大腸桿菌、微生物的含量,也因此產生了副產物的三鹵甲烷,這些物質可能會導致皮膚變得乾燥、使髮質受損(氯會破壞頭髮中的蛋白質),嚴重的話會造成異位性皮膚炎;另外,在洗熱澡水時,水會因加熱後產生煙霧,其具有少量的三鹵甲烷,冬天水溫更高時尤其明顯,洗澡時透過皮膚與呼吸道所吸收的氯,是日常喝水的6-100倍,若想避免氯對身體造成的傷害,建議可以選用除氯過濾器進行水質改造,並保持浴室通風,避免吸入過多氯氣。

#熱水管鈣化 #碳酸鈣 #結晶體